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在新发展格局中做强做优县域经济(3)

来源:发展研究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09月19日 17:45:15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要】:再次,培育专业功能县城,推进县城与邻近大城市一体化、差异化发展,实现市与城功能互补、合作共赢。要积极推进区域合作,尤其是与发达地区的经济

  再次,培育专业功能县城,推进县城与邻近大城市一体化、差异化发展,实现市与城功能互补、合作共赢。要积极推进区域合作,尤其是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,通过共建产业园区与飞地等合作平台,引进外来项目与投资,促进项目本土化,形成产业链并落地生根,实现县域跨越式、赶超式发展。

  改革开放40多年来,伴随着工业化、城镇化、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,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。

  其次,促进产业集聚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,扶持专精特新企业成长,促进县城与县域内中心城镇产业集聚发展。在做大县域经济的基础上,要充分发挥县城多中心功能优势与人才、信息优势,发展现代服务业,做大产业平台,引领产业集聚发展,为“强县”打下良好基础。

  徐剑锋(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):县城是县域的行政中心、文化教育中心与城镇人口集聚中心,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。从目前我国多数县域发展现状看,根据县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可分成几类:第一类是“大县小城”,这类县域人口较多、经济规模较大,属于经济大县,但作为行政中心、文化教育中心的县城却难以起到经济中心的作用。这类县域主要集中在工业化中期的东部县域,因民营经济首先在乡镇崛起,呈现出“强县弱城”的特征,如改革开放以来至本世纪初期的浙江诸暨、嘉善等地。第二类是“大县大城”,这类县域经济规模大,县城也是名符其实的经济中心,对整个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大。如浙江义乌,通过商贸业集聚发展,带动整个县域工业与商贸业、物流业发展,义乌也成为经济强县。第三类是“小县大城”,这类县域人口总量少、经济规模偏小,但县城人口集中度与经济集聚度高,经济中心功能强,人均工业产值与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也不弱。比较典型的是浙江一些山区县,如丽水地区的云和县,其一半以上人口与主要制造业集中在县城,“大县城”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“小县”的不足。第四类是“小县小城”,这类县域大多人口规模小,县城人口与产业集中度也低,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弱。

  首先,县域经济具有基础性地位。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县域经济包括小城镇经济和农村经济,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桥梁。县域经济是一个功能完备的经济单元,它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等多方面支持,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,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保障。

  最后,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开放能动性优势。县域经济不是各自为政,而应以市场为导向,以优化县域经济结构为手段,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,大力发展特色产业、现代农业、新型工业化、新型城镇化,使其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具有顽强生命力。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“三农”问题新的切入点,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。

  县域经济发展要吸引人才,怎么筑巢引凤?就业形势趋紧的时候,对县城来说,就是引进人才的大年。

  首先,发挥县城行政中心、文化教育中心作用,引导县域人口向县城集聚。尤其对于地理环境较差的“小县域”,要将不适宜居住的偏远荒漠或山区人口迁移到县城,促进农村人口在县域内就地转化,提高城镇化率,提高县城人口集中度,从而增强县城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。

  以县域经济带动乡村振兴,融合是关键。以农业为基础,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县域产业体系,增强县域发展内生动力。坚持将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重要抓手,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生产、经营体系,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。推进产业链、价值链、利益链建设,完善产业链链长机制,推动乡村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。

  叶学平(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):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,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,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。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》提出,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,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、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。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县城在我国城镇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的新定位。在一定意义上,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,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围绕乡村本土特色。乡村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增加农民收入、解决“三农”问题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根本目的,简言之,发展县域经济就是要富民强县。

文章来源:《发展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fazhanyanjiu.cn/zonghexinwen/2022/0919/1047.html

上一篇: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徐旭初:聚焦
下一篇:潍坊市海洋发展研究院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,推

发展研究投稿 | 发展研究编辑部| 发展研究版面费 | 发展研究论文发表 | 发展研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发展研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