促进农民增收,要壮大龙头产业,提升竞争力。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,要实施强县工程。强县工程的重点是促进农民增收,宜都从三方面着手。一是抬高底板,提升农产品竞争力。柑橘、茶叶是本地两大主导产业,种植面积分别达32万亩、13万亩,从业人员有16万人。以提升竞争力为抓手,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(宜都蜜柑)标准化基地10.2万亩、宜都宜红省级示范样板10万亩,柑橘、茶叶产业入选国家优势产业集群,2021年在农民收入中占比达25%。二是壮大龙头企业,提升农产品附加值。结合本地优势产业,培育了土老憨、丰岛、清江鲟鱼谷、宜红茶业等一批龙头企业,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,不断延伸产业链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目前,全市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、省级龙头企业7家,发展农民合作社676个,带动90%的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。三是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。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,不断优化农村人口进城落户、上岗就业、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,出台了助推新型城镇化7条激励措施,通过本地大型企业吸纳周边村镇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超3.5万人,工人平均月工资达4000元,以制度化保障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实现稳定增收。2021年宜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.71,城乡收入差距也逐年缩小。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)
再次,县域经济具有区域差异化特征。每个县域都有其地域特色,与其地理区位、历史传统、特定资源相关联,经济发展不尽相同。这种差异性不仅表现在落后省份和发达省份之间,而且同一省份内不同地区各县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也很大。相当一部分县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选择经济发展路径,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。
夏明海(湖北省宜都市人民政府市长):以湖北宜都为例,产业发展的特色就是持续创新驱动、转型升级。从“传统农业”到“五小工业”再到“基础化工”,宜都正向“精细化工和新能源新材料”转型,推动化工产业加速迭代升级。比如,兴发集团自落户以来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,“十四五”期间还将投入100亿元,实现从传统磷肥生产向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农药中间体的裂变升级。华阳化工通过“关改搬转”产能增长了3倍,成为全球最大的紫外线吸收剂系列产品生产基地。
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,未来要因地制宜,走创新、绿色、开放发展之路。宜从做大县城入手,逐步做强县城,进而实现富民强县。
主持人:县域经济具有哪些特征?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?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什么?
主持人:县域经济要大力发展产业,怎么做出特色?
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
本报理论部主任、研究员 徐向梅
主持人:县城是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,如何推进县城建设?
县域经济发展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支点,以县城为载体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,需着重解决两方面问题:一是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,为县城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产业、就业支撑;二是破除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,破除制约县城和乡村发展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瓶颈,破解城乡二元结构。乡村振兴从美好愿景迈向现实图景,要找准夯实发展的底盘。无论增加脱贫群众收入、巩固务工增收势头,还是稳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,县域经济都是城乡二元之间,能够通过产业、要素和人才集聚,形成对乡村振兴辐射带动效应的最佳支撑点。因此,发展县域经济对乡村振兴极为重要。
县域经济创新发展,要结合发展趋势、地域特点和自身实际情况去谋划推动。
根据规划,未来一段时间,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应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建设,进一步补齐补强县城短板弱项,建设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、人口集聚能力较强的县城,加快就地城镇化进程。再经过一个时期努力,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成各具特色、富有活力、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,与邻近大中城市发展差距显著缩小,促进城镇体系完善、支撑城乡融合发展作用进一步彰显。总之,把强县与富民统一起来,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,把城镇发展和乡村振兴贯通起来,在高质量发展中做强做优县域经济。
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看,“大县大城”“小县大城”因县城对县域经济带动作用较强,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低,城镇化率较高,这类县域在东部、中部分布较多,西部也有一定数量存在。“大县小城”主要分布在东部与中部,随着经济发展、交通环境改善,这类县城的行政、文化、教育中心功能得到发挥,人口集聚效应增强,容易发展成县域经济中心,从而走向“大县大城”,如浙江诸暨、嘉善等地进入本世纪后迅速发展成“大县大城”。但经济规模大、县城人口与经济集中度高,并不代表县域与县城经济实力强,“大城”只有发展成“强城”,才能引领县域经济从大到强,成为经济强县。“小县小城”主要在中西部与东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山区县,受地理环境、交通条件与人口规模制约,县域人口少、经济弱,县域经济引领作用较弱,这类县域的突破口在于先把县城做大。
文章来源:《发展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fazhanyanjiu.cn/zonghexinwen/2022/0919/1047.html